兩千年初那時候處於高度理想性,低實用性的時期。那時想在大腦視覺皮質層認知的基礎上,藉由刺激與模擬軸突的溝通方式進而讓盲人產生幻視覺獲得與外界視覺感知的能力。
最早的起因當然是重交大的前校長的研究,運用在視網膜的刺激上。那時候看了相關的研究發現有在視神經上的刺激。想想若是能在最根本的視覺處理區-視覺皮質直接刺激,那不是很酷嗎?
當然,20年後的現在來看這還是個有趣的研究題目,只是技術以及實用性都還不高。回到問題的本質,要能協助盲人取得視知覺,是定義好的明確問題。方法上不一定要使用侵入性與成本這麼高的方式。那時候也有看到許多對應的應用方式。現在因為帕運提倡盲人打保齡球的指引系統,覺得相當有趣,把相關的應用方式分述如下。
1.語音指導:
藉由聲音提示現況,或是給予教練般的指引包括如何握球何時放球等等,以友善的聲音來確保易用性。技術上最簡單的方式是用情境條件方式,即使用者的語音指導以他所在處情境作為條件,接著撥放給他對應的指引結果。但這樣太過Dummy。有個有趣的想法是架設一個語音串流平台,將外界偵測到的結果提供給chatGPT請他產生即時的聊天話語(當然再用文字轉語音)。一位使用者就一個對應的thread/或稱為頻道。
2.觸摸式的介面:
動態凸起的符號或是文字來協助盲人知悉現在的瓶數/方位/持球的位置指引等等。
3.觸覺回饋:
大約是以震動的方式來產生指引的回饋。這大方向是以振動來提醒打保齡球的丟出時間點,或是方向性。你說方向性要怎麼產生。
目前的設想是以多個震動器做為曲面陣列,放在皮帶上。就可以指引盲人前進的方向。
當然這些可以跟手機有很好的整合,或者只是使用手機做為人人皆有的載體,只單純考慮使用語音頻道的概念來執行。而這些已經普及的科技,是二十年前所沒有的。